地方 > 綿陽 > 區(qū)縣動態(tài) > 正文
五彩絲線編織美好人生 四川江油“詩意”職培為殘疾貧困群體種下一片希望
來源:中國網(wǎng) 時間:2020-03-23 15:51:00 編輯:黃立軍
“因殘致貧”是一種普遍現(xiàn)象,殘疾人因自身的缺陷,就業(yè)非常困難。四川省江油市結合“李白故里”文化建設,充分利用“李白詩意繡”平臺,走出一條“培銷結合”特色職業(yè)培訓的新路,為殘疾貧困群體種下一片希望。
江油青蓮古鎮(zhèn)有一座粉竹樓,相傳是李白妹妹李月圓的閨閣。沿左邊臺階拾級而上,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掩映下的紅墻青瓦,一池綠葉荷花香飄十里。漢白玉雕刻的溫宛女子李月圓靜靜佇立,默默注視著院里一群少男少女飛針走線,一位藍衣少女一邊比劃一邊指導,院子里只有偶爾的“啊……啊……”提示聲,這是江油市李白詩意蜀繡職業(yè)培訓學校殘疾人刺繡培訓的一組鏡頭。
為豐富脫貧攻堅手段,突破殘疾人就業(yè)這一難題,江油市人社局將目光放在了對身體狀況沒有多少要求的刺繡項目上,他們會同殘聯(lián)、婦聯(lián)等職能部門,針對失地、失業(yè)人員、農民工、困難職工家庭成員、農村留守婦女等困難群體開辦蜀繡、羌繡的職業(yè)技能培訓。經(jīng)過層層選拔,教學任務由李白詩意蜀繡職業(yè)培訓學校承擔。校長朱裕將李白詩歌文化,蜀繡古老技藝融合起來,創(chuàng)造出“李白詩意繡”文化品牌。學校承辦“春雨工程”項目等各類刺繡培訓班10余期,與江油人社局聯(lián)合舉辦免費培訓50余期,受訓2000余人,其中貧困500余人、殘疾30余人。設立“李白詩意繡婦女居家靈活就業(yè)扶貧基地”12個,約300余名繡娘從事居家靈活就業(yè)機會,為家庭增加年收入達1-3萬元。隨著殘疾繡工技藝的成熟,人社局牽線搭橋,使學校成為四川坤朋文化傳媒的“繡工廠”,采取“免費培訓、靈活就業(yè)、產(chǎn)品回購”的經(jīng)營模式,簽訂承攬加工合同,定期統(tǒng)一檢驗回收產(chǎn)品。目前,已完成刺繡作品100余幅,其中部分優(yōu)秀作品銷往東南亞、臺灣等國家和地區(qū),殘疾人的年均收入在8000元—20000元之間。
有一位參加培訓的姑娘肖瑩雪,她眼神憂郁,總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,認真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,然后暗自揣摩理解。原來,女孩小時因病致聾啞,四處求職卻處處碰壁。“這么聰明靈性的女孩子,太可惜了。”自此以后,老師時時給她 “開小灶”。為了方便與小肖的溝通,校長甚至自學了基本的交流手語,小肖掌握的每一種針法,繡的第一張“福”字,第一次獲獎……很多的第一次,她都獲得了朱裕豎起的大拇指——你真棒!
繡娘們發(fā)現(xiàn)“啞妹”肖瑩雪變了,她變得自信,神采飛揚。她的刺繡技藝開始突飛猛進,逐漸成長為“李白詩意繡”的骨干,并成為學弟學妹們的老師。她在日記中說道,“我要做最好的繡娘,我要做很好的老師……”她參加了很多大賽,獲了很多大獎。甚至,在江油承辦大型中秋晚會“月圓江油”時,她的作品《上陽臺帖》作為江油市政府禮品贈送央視秋晚劇組。
類似肖瑩雪的學員還有很多。他們有的肢體殘疾、行動不便,有的手腳畸變、生活困難,有的智力障礙、聾啞占全。對于這個特殊的群體,培訓老師總是不厭其煩,手把手地傳教授藝。一位名叫林偉的學員,年齡25歲,屬于手腳畸形、耳聾口啞雙重殘疾。在今年新冠病毒肺炎期間,他用時45天秀出了《致敬 逆行者》的刺繡作品,表達了對祖國的感恩、對英雄的崇敬之情……
天道酬勤,“李白詩意繡”已成為江油職業(yè)技能培訓的一項特色。“殘疾人刺繡作品義賣”,也成為一項長期活動。50%的義賣資金建立專戶,作為殘疾人技能提高班培訓資金,力爭整體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。江油市的殘疾繡工們,將會用手中的五彩絲線繡出自己美好的人生。(童亮 王志剛 江油市人社局)
江油青蓮古鎮(zhèn)有一座粉竹樓,相傳是李白妹妹李月圓的閨閣。沿左邊臺階拾級而上,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掩映下的紅墻青瓦,一池綠葉荷花香飄十里。漢白玉雕刻的溫宛女子李月圓靜靜佇立,默默注視著院里一群少男少女飛針走線,一位藍衣少女一邊比劃一邊指導,院子里只有偶爾的“啊……啊……”提示聲,這是江油市李白詩意蜀繡職業(yè)培訓學校殘疾人刺繡培訓的一組鏡頭。
為豐富脫貧攻堅手段,突破殘疾人就業(yè)這一難題,江油市人社局將目光放在了對身體狀況沒有多少要求的刺繡項目上,他們會同殘聯(lián)、婦聯(lián)等職能部門,針對失地、失業(yè)人員、農民工、困難職工家庭成員、農村留守婦女等困難群體開辦蜀繡、羌繡的職業(yè)技能培訓。經(jīng)過層層選拔,教學任務由李白詩意蜀繡職業(yè)培訓學校承擔。校長朱裕將李白詩歌文化,蜀繡古老技藝融合起來,創(chuàng)造出“李白詩意繡”文化品牌。學校承辦“春雨工程”項目等各類刺繡培訓班10余期,與江油人社局聯(lián)合舉辦免費培訓50余期,受訓2000余人,其中貧困500余人、殘疾30余人。設立“李白詩意繡婦女居家靈活就業(yè)扶貧基地”12個,約300余名繡娘從事居家靈活就業(yè)機會,為家庭增加年收入達1-3萬元。隨著殘疾繡工技藝的成熟,人社局牽線搭橋,使學校成為四川坤朋文化傳媒的“繡工廠”,采取“免費培訓、靈活就業(yè)、產(chǎn)品回購”的經(jīng)營模式,簽訂承攬加工合同,定期統(tǒng)一檢驗回收產(chǎn)品。目前,已完成刺繡作品100余幅,其中部分優(yōu)秀作品銷往東南亞、臺灣等國家和地區(qū),殘疾人的年均收入在8000元—20000元之間。
有一位參加培訓的姑娘肖瑩雪,她眼神憂郁,總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,認真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,然后暗自揣摩理解。原來,女孩小時因病致聾啞,四處求職卻處處碰壁。“這么聰明靈性的女孩子,太可惜了。”自此以后,老師時時給她 “開小灶”。為了方便與小肖的溝通,校長甚至自學了基本的交流手語,小肖掌握的每一種針法,繡的第一張“福”字,第一次獲獎……很多的第一次,她都獲得了朱裕豎起的大拇指——你真棒!
繡娘們發(fā)現(xiàn)“啞妹”肖瑩雪變了,她變得自信,神采飛揚。她的刺繡技藝開始突飛猛進,逐漸成長為“李白詩意繡”的骨干,并成為學弟學妹們的老師。她在日記中說道,“我要做最好的繡娘,我要做很好的老師……”她參加了很多大賽,獲了很多大獎。甚至,在江油承辦大型中秋晚會“月圓江油”時,她的作品《上陽臺帖》作為江油市政府禮品贈送央視秋晚劇組。
類似肖瑩雪的學員還有很多。他們有的肢體殘疾、行動不便,有的手腳畸變、生活困難,有的智力障礙、聾啞占全。對于這個特殊的群體,培訓老師總是不厭其煩,手把手地傳教授藝。一位名叫林偉的學員,年齡25歲,屬于手腳畸形、耳聾口啞雙重殘疾。在今年新冠病毒肺炎期間,他用時45天秀出了《致敬 逆行者》的刺繡作品,表達了對祖國的感恩、對英雄的崇敬之情……
天道酬勤,“李白詩意繡”已成為江油職業(yè)技能培訓的一項特色。“殘疾人刺繡作品義賣”,也成為一項長期活動。50%的義賣資金建立專戶,作為殘疾人技能提高班培訓資金,力爭整體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。江油市的殘疾繡工們,將會用手中的五彩絲線繡出自己美好的人生。(童亮 王志剛 江油市人社局)